长城网冀云客户端8月16日讯(记者 宋建军)今天上午,唐山市召开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“坚持改革创新 打造营商环境海港品牌”新闻发布会,发布会全程如下。
海港经济开发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,通过外引项目、内优服务,“招商”与“营商”同步发力,释放产业项目的“强磁场”,以“成就企业家、厚待投资者”为鲜明导向,不断优化投资创业环境,激发发展活力,擦亮“投资海港、服务专享、资源共享、成就梦想”品牌。
今天,我们邀请到唐山市海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莫辉先生,请他就海港经济开发区优化营商环境有关情况进行发布,并回答记者提问。
大家好!非常高兴来参加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。借此机会,感谢各新闻媒体和记者朋友们对海港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。下面,我介绍海港区营商环境情况。
海港区深入落实中央、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系列安排部署,牢固树立“营商环境是天大的事”的鲜明理念,打造手续最少、程序最优、环节最简、效率最快、服务最好的一流营商环境,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。今年上半年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.1亿元,同比增长16.1%、全市第一;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0.5亿元,同比增长7%,增速全市第四;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.5%,全市第一;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%,全市第五;进出口预计完成54.5亿元,同比增长77.3%;实际利用外资到位332万美元,同比增长342.7%。
海港区始终把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作为“一号工程”,全面组织领导,高位统筹推进,全区营商环境工作呈现出“认识高度统一、氛围空前浓厚、阶段成效凸显”的良好局面;制定出台《关于打造“投资海港事事有人管”优化营商环境品牌的方案》《“投资海港服务专享”海港区创建营商环境品牌的方案》等文件,用足用好20条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,尽力让解渴的政策跑在企业需求的前头,让企业依规办事不求人、方便快捷少跑腿。开通“直通车”专栏,设立“办不成事”协调窗口,建立便民热线小时盯办处置群众反映事项,集体研究、妥善处置,切实解决“能为而不为”“当为而为不了”的问题,达到“难办事”变“办成事”的效果。
(一)提高审批效率。开展不动产证书办理“百日攻坚”行动,统筹推进全区产权证书办理工作,持续开展“延时服务”和“双休日”不打烊服务,安排专人错峰对接房地产企业,逐小区按时间节点列出目标计划、分析问题原因、提出解决办法、分解工作任务,切实提升服务质效,力争实现“交房即交证”;持续精简审批环节,对重点项目推行“一窗受理、全程、全域通办”,营业执照等可实现“就近一次办”,实现项目拿地即开工;加快推进智能化建设,于2月22日上线智能审批系统,当日即完成18家市场主体快速审批,标志着企业开办登记进入“秒批”时代。
(二)主动靠前服务。组建“红马甲”志愿服务队,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困难排查和上门服务,按企业需求和预约时间上门办理业务,让服务“多走一步”,让群众“少走一步”,让企业“来了就不想走”;以“客户思维”抓项目,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、服务围着企业转,完善“一对一”“专班+专员”服务机制,对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,全程帮办、、协办、导办,强力保障项目建设。2022年投资完成率全市第二。2023年谋划5000万以上产业项目79个,涉及总投资673.84亿元。续建项目21个,涉及投资52.87亿元,其中6个项目已完工,年内预计可完工项目15个。计划开工项目38个,涉及投资147.2亿元,其中一季度开工6个,涉及投资23.95亿元;二季度开工6个,涉及投资11.76亿元;三季度拟开工11个,涉及投资36.16 亿元;四季度拟开工15个,涉及投资75.73亿元。前期项目20个,涉及投资473.37亿元。
(三)加强法治保障。落实“轻微不罚、首违免罚”要求,严格规范行政裁量权行使,开展行政执法人员通用法律和专门法律知识培训,切实提升专业化水平。以知识产权执法“亮剑”行动为载体,深入推进重点领域重点商品排查整治,严厉打击违法使用商标和恶意注册申请商标等行为,查办侵权案件5起,维护了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。创新设立流动仲裁庭,随时准备在劳动纠纷发生的企业开庭,变“坐堂审案”为“入企仲裁”,进一步降低企业的时间成本,提高仲裁效率。
(一)政策惠企减负担。不断加大“暖企惠企”和“纾困解难”力度,认真落实上级减税降费相关政策,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,帮助企业破解各种制约瓶颈。2022年兑现了2020、2021年度创新平台类、创新型企业类等奖励资金1405.3万元,拨付港口建设费用2亿元,拨付三家钢焦企业占地补偿款,支付2020、2021年度项目扶持资金,偿还丰南区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资金及耕地占补平衡指标,让历史遗留问题真正成为“历史”,用实际行动取信于企业、造福于企业。2023年以来,累计减免退税17076户次,减免金额1.91亿元,拨付企业研发费用后补助资金、智慧场景补助资金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奖励共566.6万元,进一步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。
(二)排忧解难破难题。一是开展“大帮扶”。树牢“有求必应、无事不扰”服务理念,持续开展“大帮扶、大包联、大服务”行动,组建全行业金融服务队,入企开展全覆盖、全要素对接服务。二是激活“金融水”。常态化推进政银企对接,撬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投资重点项目、专精特新等领域,通过“政府搭台、企业唱戏”的方式为银行、企业搭建零距离交流平台。今年以来,为区内982家市场主体发放各类77.15亿元。三是主动“减负担”。投资20.7亿元为天柱等三家钢焦企业配套土地及水、电、路等基础设施;融资10亿元实施管带机廊道项目,解决了各企业无法独立建设的难题,实现“公转廊”,大幅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,有效减少了汽车运输产生的大气污染,使钢铁企业创A成为可能;在为中科量子提供免费厂房10000平方米、办公场地600平方米的基础上,采用“国企购买,企业租赁”模式,由区属国有企业投资购买数控CNC设备,按市场利息租赁给企业使用,助力企业轻装上阵、快速发展。
(三)遵诺守信护发展。强化“信息+信用”归集共享、“承诺+信用”快速审批、“风险+信用”分级分类监管制度,持续发挥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载体作用,进一步提升信用赋能效应和服务发展能力。今年以来,归集信用信息数据15000余条,合规率达100%;签订信用承诺书4800余份,开展信用政策宣传100余次,帮助28家企业实现信用修复,进一步强化了市场主体的诚信意识,有效推动了信用海港建设。
下一步,海港区将深入贯彻国家、省市关于营商环境的要求部署,始终坚持把深化改革、细化服务,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作为纵深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的主攻方向,真正擦亮“投资海港、服务专享、资源共享、成就梦想”品牌。
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,请需要提问的记者朋友举手示意,并在叫到提问前,通报所在媒体,然后提问,谢谢!
一是按照省、市工作部署,我区按照一窗综合受理、分领域受理、综合材料代收3种方式,共推进493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政务大厅集中办理,实现了办事群众“只进一扇门”办理。
二是不断提升服务市场准入便利度,依托联动创新示范区建设,落实企业开办“市域通办”、安装智能审批机器人,实现企业开办、个体设立“秒批”,营业执照立等可取,大大压缩审批时限。
三是成立“帮办”工作领导小组,设立审批专员,提供前期介入、咨询指导、材料准备、帮办、跟踪督办等“一对一”、全生命周期服务,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审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。
四是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“办不成事”协调窗口,负责受理企业、群众反映的政务服务难题,及时研判分类处置。单一性问题当日办结,系统性问题及时召开联席会议,集体研究、妥善处置,切实解决“能为而不为”“当为而为不了”的问题,达到“难办事”变“办成事”的效果。
海港区打造“全周期”服务便利通关。组建涵盖船舶登记、证书办理、交管指挥、体系审核和监督检查主管人员的海事“全周期赋能专班”,常态化组织海事、海关、边检等部门联合登轮查验,实行国际航行船舶 “一次登轮、全面检查”,进一步提升船舶查验管控效能,促进辖区船舶滞留数和行政处罚数下降5%。大力推动“单一窗口”应用,海事、海关、边检等单位,实现外国籍船舶进出口岸审批100%通办。
海港区“筑巢引凤”打造人才高地。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理念,全面落实凤凰英才3.0、4.0政策,制定了“海港引才政策十四条”,对引进高校毕业生的生活、住房、租房等项按市政策1:2比例叠加奖补,通过设立人才基金、建设人才公寓等一系列措施,进一步完善服务保障制度,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从户籍管理、配偶随迁、子女入学、社会保险、工商税务、住房保障等各方面的优质服务,构建起具有海港区特色的人才政策体系,多措并举,吸引、留住人才,极大地提升了人才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。
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,感谢嘉宾的翔实发布和答问。如果有记者需要采访或核实有关情况,请与海港经济开发区发改局联系。
电话:18320800808
传真:18320800808
邮箱:hobbm@www.joyharbour.com
地址: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大浪街道